现在的位置:主页 > 期刊导读 >

知识管理对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

来源:知识经济(中国直销)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4-09 06:09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面对国际上强劲的竞争对手,企业想要在经济市场中谋求生存离不开创新,如何提高企业创新能力是当前我国企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21世纪是知识爆炸、产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面对国际上强劲的竞争对手,企业想要在经济市场中谋求生存离不开创新,如何提高企业创新能力是当前我国企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21世纪是知识爆炸、产品不断升级、技术日新月异的时代,企业的发展正处于知识化的社会环境中,面临着以知识为基础的更高形式的竞争,其兴衰成败、竞争力强弱不仅仅依赖于经济资源,而更多取决于知识资源和创新能力,以及是否善于知识管理。知识管理将成为提升企业创新能力、核心竞争力和保持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

一、知识管理对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

知识管理是在组织中构建一个知识系统,通过知识的获取与积累、内化共享、应用的循环,使人与知识紧密结合,创造集体智慧,从而提高创新能力,以帮助企业做出正确决策,应对市场变迁。

(一)知识获取与积累提高创新能力。知识获取是对内外部信息和知识提炼、解释和组织以产生新知识的过程。知识积累指在知识获取的基础上,企业对其特有的生产、组织与管理知识经验历时保留与传承的各种努力及结果。知识获取能够产生知识的增量,知识积累能够产生知识的存量。知识存量决定着初始创新能力,是创新能力的初始条件;知识增量决定着动态创新能力,是创新能力的成长条件。创新能力的提高不仅要求企业要充分地组合和整理内部现有的知识资源,而且要充分地吸收利用外部的前沿知识,通过对知识整理和分类,将无序信息有序化,使创新过程流畅,各阶段紧密有序。魏江、许庆瑞认为,企业通过外部获取的信息、先进技术与内部知识相结合以实现技术创新与扩散,储备与积累技术和知识,从而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张军等人基于知识创造动态理论,通过构建动态环境下企业知识管理(包括知识积累与共享)与创新能力的关系模型,对我国257家企业的数据调查进行实证检验发现知识积累与内外部知识共享均有利于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

(二)知识内化共享增强创新能力。知识内化是将外部知识或显性知识转化为隐性知识的过程,即通过知识交流和共享,使员工能够吸收和理解新知识。显性知识经过重组形成新的知识,员工在实践这些新知识的同时又创造出新的隐性知识。企业通过知识获取所得到的知识不一定能够为企业所用,一些知识(如隐性知识)的存在形式导致企业不能被充分利用。Polany认为知识内化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当知识真正内化时,才能正确地应用。知识内化可以巩固企业获得的新知识,使员工深入理解创新。因此,企业需要将知识充分转化为企业所用的新知识。内化为能被企业所利用的新知识,就要在企业员工间进行共享,让员工提高其个人知识和创新能力。

知识共享指企业内为交换知识或信息、增进对信息意义的理解或复制、传播成功经验而开展的各种交互性活动。企业为确保新知识能够得到更好地学习运用,必须利用现实发展的信息技术,通过建立、完善知识管理数据库,确保知识能够得到共享,强化知识在企业内部的引导和通融。知识共享的开展不但能够帮助企业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及企业文化,更能有效地刺激员工的知识学习欲望以及共享的意愿,大大提高了知识型员工与非知识型员工的学习能力。企业通过学习交流活动及各种形式的培训,培养员工学习能动性的同时,也能够将企业打造成学习型组织。知识在交流中可以得到新的整合而产生新的知识,可以说知识共享的过程也是知识增值的过程,最大限度地实现知识在共享过程中的整合与升华。知识共享机制为这些知识流动提供了平台,为企业创新能力的提高提供新知识和新方法。

(三)知识应用激活创新能力。知识应用可以从三个方面促进创新。从决策与指导的角度出发,通过运用知识选择方案来指导行为。从惯例化方面来说,对于企业内已达成共识的知识,可以将其嵌入到程序、规则和认知形态中,形成企业的共同文化、认知或技术规范。从知识商品化角度来看,知识创造的最终目的是产生超额利润,而这必须通过产品化来实现。知识管理为创新提供技术支持,它是把企业应用知识的整个过程和业务流程密切结合起来,通过知识和信息融会贯通来发挥作用,在经营发展过程中实现创新管理,从而提高应变和创新能力。通过知识管理,企业对内外环境的变化保持高度的敏感,不断地从外部获取知识和信息,并将其内化为知识库的一部分,传递给决策者。决策者面对市场的各种变化因素,可以比较各种选择方案和可能结果,做出快速反应,以减少经营活动的不确定性,把突发事件的影响减降到最小,迅速地解决客户的问题,从而更好地规避风险、把握机遇。

文章来源:《知识经济(中国直销)》 网址: http://www.zsjjzzs.cn/qikandaodu/2021/0409/1196.html

上一篇:员工知识共享行为的研究述评与未来展望
下一篇:结构相似性效应机会识别的认知机制及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