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7月24日,第二十一届中国·青海绿色发展投资贸易洽谈会数字经济发展论坛成功举办。论坛上国内信息化领域的专家、学者和企业家们,围绕数字经济发展、新基建、工业互联网应用等主题开展研讨交流分享经验,激荡思想火花、凝聚发展共识,为助力青海数字经济提档升级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青海对于大家而言是一个遥远的地方,但现在这个遥远的地方离数字经济却并不遥远。这里气候干燥冷凉、绿色清洁能源丰富,具有发展数字经济的比较优势,基础支撑条件良好。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数字经济发展,相继建成青海高原大数据中心、三江源大数据中心等一批项目,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落地实施,西北地区首个域名根服务器上线运行,数字经济正与清洁能源、文化旅游、特色农牧业等日趋融合,走出了一条具有青海特色的数字经济创新发展之路。
工业互联网赋能制造业转型升级
演讲嘉宾:
冶金自动化研究设计院副总工程师 张云贵
精彩观点摘登:
当今,“智能制造”是一个相当热门的词汇。而其智能制造的生产线背后有两个支撑:一个是人工智能,一个是工业互联网。
目前,只要说起“智能制造”很多人会问是不是就是机器换人?其实,机器换人是很多企业在做智能化转型的一个驱动力,但是智能制造的目标并不是简单的换人,它的真正目标是要做到自我学习、自我进化,后台的支撑技术有很多,以我专业来说重要的是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
若谈到新一代的智能制造技术,我想引用一下工程院周院士的一张图表,从这张图表中可以了解到“人机协同”将是未来的一个方向。前面都说了是机器数字化的东西,其实人才处于最重要的位置。因为人不仅是创造者,同样也是使用者。同样,未来对参与者的要求也是不一样的,第一对人的创造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反而对参与者的要求没那么高。这个时代的到来将会填平一些鸿沟,特别是科技发达地区与科技非发达地区。
我来自钢铁行业,钢铁行业有很多要素,其中有一些要素如监测技术和智能模型,还有外围的云计算智能识别,通过他们产生的数字是未来的发展点,掌握这些的企业会将成为未来的引领者。
目前,全国各种场合都在谈及“智能制造” ,我的观点是现在处于一种无共识的激进状态,也就是说大家都在做智能制造,并且各种各样的知识也都在往里堆,如两化融合、工业互联网、工业4.0等,这都是为智能制造提供的思考切入点,但还存在很多问题。比如“智能制造”中的智能,是不是有了人工智能或者大数据就是智能制造了,当然不是。
我认为,工业互联网是其中一个比较好的切入点,因为工业互联网不仅仅是一个技术,首先它带来的是思维、产业、技术不同维度的创新;其次,它不是一个空的概念,它有一套自己完整的技术支持。
那么,互联网将为制造业带来哪些改变?
首先,中小企业通过工业互联网获得与行业中“领头羊”相当的自动化、信息化服务。这是对后发者提供的一种机会,同时边缘智能会越来越强。
其次,以后客户的服务是核心。原来技术领域的中产阶级会让步于两端。
最后,智能接入和智能驱动如同工业互联网业务的“快递小哥”。接入,传感和数据采集。驱动,机器人和传动。
此外,很多人还问实现工业互联网赋能企业转型升级的前提到底是什么?
我认为管理是其中最有效的。我们创造的一切先进的技术都是工具,工具怎么用首先管理者得与之协同,从整个价值链去布局去思考。
另外一些企业会提出,我们想要发展智能制造,但是我们缺技术、缺人才,怎么办?其实已经有很多机构可以提供自己的智能技术和人才,提供一种叫组态势的方案,让中小企业能更好地发展。
推进新基建发展数字经济, 赋能青海经济高质量发展
演讲嘉宾: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长 刘多
精彩观点摘登:
新型基础设施构建数字经济发展关键支撑。新型基础设施具备广泛连接、高效协同、职能融合、安全可靠等特征,可以实现国民经济全要素、全产业链、全价值链、全生命周期的连接,助力构建数字经济发展新优势,全面支撑着经济社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
数字经济可分为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和创新基础设施三大类。而信息基础设施可继续分为通信、新技术基础设施和算力基础设施,这其中可再细化为5G、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卫星互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融合基础设施可继续分为智能交通基础设施和智慧能源基础设施,其中可再分为传统交通基础设施、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传统能源基础设施;创新基础设施则分为公益属性基础设施,还可再分为科教基础设施和产业技术创新基础设施。
文章来源:《知识经济(中国直销)》 网址: http://www.zsjjzzs.cn/zonghexinwen/2020/0729/533.html
上一篇:2020年贸易经济专业就业前景
下一篇:中国迎来职业教育时代 应县职业教育风生水起
知识经济(中国直销)投稿 | 知识经济(中国直销)编辑部| 知识经济(中国直销)版面费 | 知识经济(中国直销)论文发表 | 知识经济(中国直销)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知识经济(中国直销)》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