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主页 > 综合新闻 >

有机更新背景下创新空间营造策略研究--以成都音

来源:知识经济(中国直销)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0-10-20 04:47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有机更新与创新产业的融合已成为新时期城市转型发展的必然路径,而创新空间作为聚集创新活动的空间载体,已成为旧城有机更新的重要突破口。本文基于对有机更新、创新空间相关

有机更新与创新产业的融合已成为新时期城市转型发展的必然路径,而创新空间作为聚集创新活动的空间载体,已成为旧城有机更新的重要突破口。本文基于对有机更新、创新空间相关研究的总结,认为集聚的创新资源、宜人的创新环境与完善的配套服务是旧城营造创新空间的基础;同时结合各地开展旧城创新空间的规划实践经验,选取具有旧城典型特征的成都音乐坊作为案例,从产业、空间、环境与制度4大要素创新路径着手,探索有机更新背景下利用现有创新基础营造创新空间的途径与策略,以期为类似地区提供借鉴。

1

基本概念与研究进展

1.1有机更新

1.1.1 概念界定

自20世纪60年代美国开展城市更新运动以来,城市更新经历了由大规模改造到小规模更新、由运动式到渐进式、由物质空间到物质空间与功能业态并重等诸多转变,并在改造实践过程中体现出“有机更新”的手法。

1.1.2 研究进展

国外对城市更新的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当时的城市更新具有大规模、运动式的显著特征,引发诸如中心衰败等社会问题。以简·雅各布斯、刘易斯·芒福德等学者开启了人本主义反思,推崇小规模的改建方式和渐进式的城市更新。在20世纪70年代可持续发展思想下,代表理论陆续涌现,并逐步奠定“有机更新”在现代城市发展中的地位。

国内城市更新的理论研究起步于改革开放初期,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功能主义规划思想占据主导地位。直至1983年,吴良镛教授在对什刹海的研究和菊儿胡同的应用中提出“有机更新”的理念。

1.2 创新空间

1.2.1 概念界定

美国斯坦福工业园将园区内的土地出租给电子技术先进度高的企业,并设定管理机构,被公认为创新空间发展的源点。创新空间是在创新、研发、学习、交流等知识经济主导下以产业活动为核心的物质载体,并在不同尺度上表现为不同的形式,由小及大依次为智慧单元、智慧族群、智慧丛、智慧圈,分别对应微观层面的创新办公空间、中观层面的创新园区或创新片区,以及宏观层面的创新型城市和城市群落。

1.2.2 研究进展

国外对于创新空间的研究始于20世纪70至80年代,认为创新主体、创新资源、创新环境与创新机制是构成创新空间的4大要素。相较于国外的微观尺度研究,国内对于创新空间的研究更多集中于国家、区域、城市群、城市等宏观层面,以及科技园、产业园等中观层面。

2

旧城营造创新空间的基础分析

创新空间与丰富的创新资源和宜人的创新环境密切相关,而从城市的发展轨迹来看,旧城有着新区无法比拟的优势,其更为成熟的配套与完善的环境,将通过对创新型人才等创新资源的吸引作用,促使城市创新空间快速形成。

2.1 集聚的创新资源

在现阶段城市发展中,承载创新活动的主体主要包括大学、科研机构、创新型企业等;而从其布局特征来看,大多于老城范围内呈现集聚状态,尤以重大研发机构和重点实验室的分布特征最为集中与显著,且多依托于高校及科研院所布局,并位于城市中心附近。

2.2 宜人的创新环境

创新环境是各种创新活动生存发展的土壤,是一个综合性系统,既包括产业结构、市场机制等经济环境,也包括城市品位、居民素质、文化积淀等社会环境。旧城因其发展历程的相对天然性,其空间形态、业态结构、文化氛围等更为人性化,更符合创新活动产生所需的环境特质。

2.3 完善的服务配套

从现阶段城市创新空间的发展状况来看,提升空间区域对于创新型人才的吸引力,是提升城市创新活动竞争力的关键所在。相较于新区而言,旧城拥有更为完善的服务体系,对于满足创新型人才及其对应生活服务需求有优势,从而提高城市创新空间载体的形成效率。

1980年企业界支持学术研究的原因统计图

3

我国有机更新背景下创新空间的规划实践探索

文章来源:《知识经济(中国直销)》 网址: http://www.zsjjzzs.cn/zonghexinwen/2020/1020/956.html

上一篇:(经济)重庆试点知识价值信用贷款破解企业融
下一篇:2017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练习题:第二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