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爱生命,拒绝毒品!本文只为科普。
1887年,安非他明,俗称冰毒、苯丙胺,英文名Amphetamines,首次在德国被合成发现。
安非他明是中枢神经兴奋剂的一种,能够增加人的机敏性,暂时减轻疲劳感并增加攻击性,可用来治疗气喘,睡眠失常(嗜睡症)与过动症状,在治疗小儿多动症方面疗效显著。长期服用会产生依赖性,使人上瘾,会带来幻觉和错觉。
使用安非他命的短期影响包含了:心跳加速,血压增高,食欲降低,眼球扩大,感到快乐与权力减轻疲劳。
长期使用安非他命的结果,会造成:不眠,烦躁,妄想心态,幻觉,暴力与攻击性行为,体重减轻,颤抖。
服用过量时,出现不吃不睡、活动过度、情感冲动、不讲道理、偏执狂、妄想、幻觉和暴力倾向。不安、头昏、震颤、腱反射亢进、话多、易激惹、烦躁、偏执性幻觉或惊恐状态。还可出现心血管病症状如头痛、寒战、面色苍白或发赤、心悸、心律不齐、心绞痛、血压升高、血压降低或循环性脱虚;还可出现肠胃功能障碍如口干、口中有金属味道、厌食、恶心、呕吐、腹泻、腹部绞痛;严重的可产生惊厥、脑出血、昏迷致死。慢性中毒可造成体重减轻和精神异常,等严重中毒症状。
然后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以前的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安非他明一直是被用于癫痫、精神分裂症、酒精中毒、阿片依赖、偏头疼、辐射病等疾病的临床治疗。
到了1927年,安非他明被发现还拥有扩张鼻部呼吸血管和刺激中枢神经的作用。1932年,在临床使用上被主要定位成感冒哮喘等疾病的治疗性吸入剂,到了1935年,安非他明又被发现在治疗条件性突发嗜睡症方面有显著的临床效果。
两年以后,也就是1937年,有内科医生发现在给多动症儿童患者服用适当剂量的安非他明时,患者的多动症状竟然会明显消失,注意力集中的水平显著提高,至此,安非他明被发现在治疗儿童注意障碍(儿童多动症)的临床上具有极其显著的疗效,被临床医学领域定位为儿童多动症的典型处方药物。至此,儿童多动症临床治疗没有特效药的历史就宣告结束了。当时,安非他明通过普通医生的处方就能得到。
但是到了1965年,除非拥有医生的处方,安非他明被规定成为违禁药物。1970年,安非他明的注射制剂被“药品管制法”严格限制。所以在1971年,德国的15家制药公司的31项有关安非他明生产的投资立项全部泡汤了。这意味着德国当年120亿安非他明的片剂生产被强制终止了。
而在日本,甲基苯丙胺(冰毒)是由日本化学家长井长义于1893年自麻黄碱成功合成。1919年由绪方章完成了结晶化。这种结晶状的东西很容易溶解于水,因此很自然地就以针剂的形式出现了。
日本人当初看中了冰毒的某些作用,将其用在战场的士兵身上。冰毒能够刺激人的兴奋,并且能使人忽视饥饿、寒冷、恐惧的感觉,在恶劣的战场环境中,依然保持精神兴奋。所以,日本当时在部队作战时,大量使用冰毒。
在美国曾经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是以Desoxyn(也就是甲基苯丙胺)的名字合法售卖。在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冰毒类物质作为士兵的兴奋剂广泛地运用于战场上。
而在德国,德国纳粹指挥部1942年发布一份公报,就脱氧麻黄碱药片的剂量提供“指导”:“一次服食2片,可以令人清醒3至8小时;每次服食2片,共服食2次,通常可清醒24小时。”
而美国军方从德国医生西奥多·莫雷尔的私人信件中发现,莫雷尔给希特勒开药时提供了冰毒。美军档案显示,希特勒1942年7月最后一次与意大利独裁者贝尼托·墨索里尼会面时,喋喋不休地对墨索里尼“说教”,明显是受到冰毒的影响。
美国越战时期,这种滥用情况比二战时期更有过之而无不及。
在日本,由于二战以后,政府军队囤积下来的大量甲安非他明以注射的滥用方式悄悄地流向了民间。
1950年在美国,病毒的衍生物右旋安非他明和甲安非他明,还是以合法的非医药的片剂形式,广泛地滥用于大学生、卡车司机和运动员中。甲安非他明类物质的广泛传播和滥用,在当时成了减肥的灵丹妙药,同时也成了当时缓解人们经济萧条所带来心理压力的心理良药。当时,社会名流无不趋之若鹜:
文章来源:《知识经济(中国直销)》 网址: http://www.zsjjzzs.cn/zonghexinwen/2021/1028/1373.html
知识经济(中国直销)投稿 | 知识经济(中国直销)编辑部| 知识经济(中国直销)版面费 | 知识经济(中国直销)论文发表 | 知识经济(中国直销)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知识经济(中国直销)》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